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江城秋韵里,老巷烟火味

2025-10-04 09:41

推开门的一刹那,国庆的气息便如桂香般悄然钻入肺腑。晨风拂面,带着一丝微凉,却裹着暖意,像是整座城市在轻声呢喃节日的祝福。小区门口的路灯杆上,一面面五星红旗迎风招展,红得庄重又热烈;朱红灯笼串串垂落,宛如凝固的晚霞,在熹微晨光中轻轻摇曳,洒下斑驳而温润的光影。那平日只在周末才喷涌的水池喷泉,此刻已连续几天不曾停歇——水柱时而腾跃成“欢度佳节”四字,时而碎作漫天银星,溅落在石板路上,仿佛将整个秋天都染成了喜庆的红。

我踏着这湿润的光影出门,脚步不自觉地往记忆深处走去。晨光斜照,掠过屋檐青灰的瓦片,像是一封写给旧时光的情书。我拐进那条藏在市井褶皱里的古街,脚下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如镜的麻石板,缝隙间还嵌着昨夜细雨留下的水珠,踩上去“啪嗒”一声,惊起一缕风,也惊醒了沉睡的老槐树。它枝头飘散的清香,与远处飘来的芝麻酱香、油锅焦香混在一起,织成一张无形的网,把人牢牢兜住,舍不得挣脱。

街口那家热干面铺子早已炊烟袅袅。铁皮灶台冒着滚滚白雾,老板老陈系着洗得发白的蓝布围裙,动作熟稔得如同舞蹈:捞面、甩碗、淋酱、撒料,一气呵成。萝卜丁脆,酸豆角爽,最妙的是那一勺浓稠的芝麻酱,醇厚中带点微辣,顺着面条滑进喉咙,一口下去,整座武汉的清晨都被唤醒了。他顺手还在碗沿贴了张小小的“国庆快乐”纸条,笑着说:“今天吃面,要吃得有仪式感。”我点头笑着接过,仿佛接过的不只是早餐,而是一座城市的温度。

斜对面的豆皮摊更热闹。铸铁锅烧得滚烫,米浆倒入,“滋啦”一声腾起一阵白烟,鸡蛋迅速摊开,金黄诱人。再铺上软糯的糯米、卤得油亮的肉丁,盖上锅盖焖上片刻,掀开时香气扑鼻,外皮焦脆,内里绵软,咬一口,满嘴都是人间烟火的踏实滋味。再往巷子深处走,汤包铺的蒸笼叠得老高,一层层白雾升腾,像极了老武汉清晨的呼吸。揭开笼盖,皮薄如纸,馅汁丰盈,轻轻咬开一个小口,热汤顺势流入舌尖,鲜得让人忍不住闭眼回味。

顺着麻石板一路向户部巷去,市声渐浓,节日的喧嚣如潮水般涌来。糊汤粉的鱼汤浓郁鲜香,勾得人驻足;糖糍粑裹着黄豆粉,甜而不腻,咬一口糯香四溢;炕土豆撒上孜然辣椒,焦香扑鼻,引得孩童围在摊前不肯走。而最摄人心魄的,还是刘家囟猪膀那口大铁锅——汤色深褐,咕嘟冒泡,刚出锅的猪蹄油亮红润,轻轻一碰便骨肉分离。排队的人群手中攥着小国旗,脸上洋溢着朴素的欢喜。我也默默站进队尾,等那一份滚烫的卤香,等那一口属于江城的深情。

揣着热腾腾的猪蹄,我朝江边走去。武汉长江大桥的钢铁骨架在晨光中渐渐清晰,橘红的光芒洒在桥身,与川流不息的车灯、江面上缓缓驶过的货轮交相辉映,构成一幅流动的画卷。我扶着冰凉的栏杆,望着滔滔江水东去,忽然想起儿时父亲牵我手数江鸥的日子——那时桥上没有LED灯带,夜晚只是静默的剪影;如今每到夜里,整座桥便化作一条蜿蜒的彩龙,红黄交织的灯光如丝带般缠绕其上,仿佛为“万里长江第一桥”系上了庆生的绸结。江风拂面,夹杂着水汽与远处汽笛的低鸣,我静静站着,心却被这熟悉的风景填得满满当当。

午后,我登上轮渡,横渡长江。江水在阳光下泛着细碎金光,两岸风光徐徐展开。汉口江滩边,那些百年老洋房静静伫立,欧式廊柱托着红砖外墙,墙面上垂落的小红旗随风轻舞,为这些沉默的建筑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芦苇在风中沙沙低语,银杏叶尚未完全转黄,却被游人手中挥舞的国旗映得一片暖融。孩子们追着红色气球奔跑,笑声跌进江水,又被浪花轻轻托起,送往远方。我坐在江滩石阶上,看游船划破碧波,楼宇在暮色中次第亮灯,连风都变得慵懒而惬意。

暮色四合,江滩的灯火次第点亮,一场特别的电影即将开场。没有银幕,也没有影院,宽阔的江面就是天然大幕。光影流转之间,老租界的红砖黛瓦、今日的摩天大楼、咿呀穿行的轮渡、地下奔涌的地铁隧道……一幕幕在江水中交错浮现,如梦似幻。身旁一位老人轻声感叹:“从前哪敢想,江面上还能放电影哟。”我望着那流动的光影,忽然觉得,这不仅是技术的奇迹,更是城市记忆与时代脉搏的温柔共振。

当第一簇烟花在江心炸开,整个江滩骤然安静,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焰火如星辰坠落人间——红似怒放的牡丹,金如疾驰的流星,银若纷扬的碎雪,层层叠叠点亮夜空。武汉长江大桥与两岸高楼被映照得璀璨夺目,江面则成了流动的五彩绸缎,倒影随波荡漾,仿佛整座城市都在燃烧。我举起手机录像,镜头微微颤抖,眼前却浮现出小时候父亲把我扛在肩头看烟花的模样。那一刻的温暖,穿越四十几年光阴,依旧清晰如昨。

夜色渐深,归途上喷泉仍在不知疲倦地翻涌,灯笼的光透过梧桐枝叶,在地面投下斑驳的红影。我站在窗前,远眺长江大桥的灯火与江滩未熄的余焰遥相呼应,心中忽有所悟:江城的国庆,从来不止于盛大的庆典与绚烂的烟花。它是老巷深处一碗热干面的酱香,是麻石板上脚步轻响的回音,是桥头父母牵孩子的手,是江风里飘来的那一声“祖国生日快乐”。

原来,这座城市的节日,就藏在每一条街巷的烟火里,融在每一寸风景的深情中。我们把平凡日子的欢喜,揉进长江的浪、大桥的钢、老屋的香里,让每一个看似寻常的瞬间,都成为与山河共赴的一场盛大之约。

(作者:周雄安 一审:聂国力 终审:伍伟)


推开门的一刹那,国庆的气息便如桂香般悄然钻入肺腑。晨风拂面,带着一丝微凉,却裹着暖意,像是整座城市在轻声呢喃节日的祝福。小区门口的路灯杆上,一面面五星红旗迎风招展,红得庄重又热烈;朱红灯笼串串垂落,宛如凝固的晚霞,在熹微晨光中轻轻摇曳,洒下斑驳而温润的光影。那平日只在周末才喷涌的水池喷泉,此刻已连续几天不曾停歇——水柱时而腾跃成“欢度佳节”四字,时而碎作漫天银星,溅落在石板路上,仿佛将整个秋天都染成了喜庆的红。

我踏着这湿润的光影出门,脚步不自觉地往记忆深处走去。晨光斜照,掠过屋檐青灰的瓦片,像是一封写给旧时光的情书。我拐进那条藏在市井褶皱里的古街,脚下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如镜的麻石板,缝隙间还嵌着昨夜细雨留下的水珠,踩上去“啪嗒”一声,惊起一缕风,也惊醒了沉睡的老槐树。它枝头飘散的清香,与远处飘来的芝麻酱香、油锅焦香混在一起,织成一张无形的网,把人牢牢兜住,舍不得挣脱。

街口那家热干面铺子早已炊烟袅袅。铁皮灶台冒着滚滚白雾,老板老陈系着洗得发白的蓝布围裙,动作熟稔得如同舞蹈:捞面、甩碗、淋酱、撒料,一气呵成。萝卜丁脆,酸豆角爽,最妙的是那一勺浓稠的芝麻酱,醇厚中带点微辣,顺着面条滑进喉咙,一口下去,整座武汉的清晨都被唤醒了。他顺手还在碗沿贴了张小小的“国庆快乐”纸条,笑着说:“今天吃面,要吃得有仪式感。”我点头笑着接过,仿佛接过的不只是早餐,而是一座城市的温度。

斜对面的豆皮摊更热闹。铸铁锅烧得滚烫,米浆倒入,“滋啦”一声腾起一阵白烟,鸡蛋迅速摊开,金黄诱人。再铺上软糯的糯米、卤得油亮的肉丁,盖上锅盖焖上片刻,掀开时香气扑鼻,外皮焦脆,内里绵软,咬一口,满嘴都是人间烟火的踏实滋味。再往巷子深处走,汤包铺的蒸笼叠得老高,一层层白雾升腾,像极了老武汉清晨的呼吸。揭开笼盖,皮薄如纸,馅汁丰盈,轻轻咬开一个小口,热汤顺势流入舌尖,鲜得让人忍不住闭眼回味。

顺着麻石板一路向户部巷去,市声渐浓,节日的喧嚣如潮水般涌来。糊汤粉的鱼汤浓郁鲜香,勾得人驻足;糖糍粑裹着黄豆粉,甜而不腻,咬一口糯香四溢;炕土豆撒上孜然辣椒,焦香扑鼻,引得孩童围在摊前不肯走。而最摄人心魄的,还是刘家囟猪膀那口大铁锅——汤色深褐,咕嘟冒泡,刚出锅的猪蹄油亮红润,轻轻一碰便骨肉分离。排队的人群手中攥着小国旗,脸上洋溢着朴素的欢喜。我也默默站进队尾,等那一份滚烫的卤香,等那一口属于江城的深情。

揣着热腾腾的猪蹄,我朝江边走去。武汉长江大桥的钢铁骨架在晨光中渐渐清晰,橘红的光芒洒在桥身,与川流不息的车灯、江面上缓缓驶过的货轮交相辉映,构成一幅流动的画卷。我扶着冰凉的栏杆,望着滔滔江水东去,忽然想起儿时父亲牵我手数江鸥的日子——那时桥上没有LED灯带,夜晚只是静默的剪影;如今每到夜里,整座桥便化作一条蜿蜒的彩龙,红黄交织的灯光如丝带般缠绕其上,仿佛为“万里长江第一桥”系上了庆生的绸结。江风拂面,夹杂着水汽与远处汽笛的低鸣,我静静站着,心却被这熟悉的风景填得满满当当。

午后,我登上轮渡,横渡长江。江水在阳光下泛着细碎金光,两岸风光徐徐展开。汉口江滩边,那些百年老洋房静静伫立,欧式廊柱托着红砖外墙,墙面上垂落的小红旗随风轻舞,为这些沉默的建筑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芦苇在风中沙沙低语,银杏叶尚未完全转黄,却被游人手中挥舞的国旗映得一片暖融。孩子们追着红色气球奔跑,笑声跌进江水,又被浪花轻轻托起,送往远方。我坐在江滩石阶上,看游船划破碧波,楼宇在暮色中次第亮灯,连风都变得慵懒而惬意。

暮色四合,江滩的灯火次第点亮,一场特别的电影即将开场。没有银幕,也没有影院,宽阔的江面就是天然大幕。光影流转之间,老租界的红砖黛瓦、今日的摩天大楼、咿呀穿行的轮渡、地下奔涌的地铁隧道……一幕幕在江水中交错浮现,如梦似幻。身旁一位老人轻声感叹:“从前哪敢想,江面上还能放电影哟。”我望着那流动的光影,忽然觉得,这不仅是技术的奇迹,更是城市记忆与时代脉搏的温柔共振。

当第一簇烟花在江心炸开,整个江滩骤然安静,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焰火如星辰坠落人间——红似怒放的牡丹,金如疾驰的流星,银若纷扬的碎雪,层层叠叠点亮夜空。武汉长江大桥与两岸高楼被映照得璀璨夺目,江面则成了流动的五彩绸缎,倒影随波荡漾,仿佛整座城市都在燃烧。我举起手机录像,镜头微微颤抖,眼前却浮现出小时候父亲把我扛在肩头看烟花的模样。那一刻的温暖,穿越四十几年光阴,依旧清晰如昨。

夜色渐深,归途上喷泉仍在不知疲倦地翻涌,灯笼的光透过梧桐枝叶,在地面投下斑驳的红影。我站在窗前,远眺长江大桥的灯火与江滩未熄的余焰遥相呼应,心中忽有所悟:江城的国庆,从来不止于盛大的庆典与绚烂的烟花。它是老巷深处一碗热干面的酱香,是麻石板上脚步轻响的回音,是桥头父母牵孩子的手,是江风里飘来的那一声“祖国生日快乐”。

原来,这座城市的节日,就藏在每一条街巷的烟火里,融在每一寸风景的深情中。我们把平凡日子的欢喜,揉进长江的浪、大桥的钢、老屋的香里,让每一个看似寻常的瞬间,都成为与山河共赴的一场盛大之约。

(作者:周雄安 一审:聂国力 终审:伍伟)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