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从“独奏”到“合唱”!永安街道“桂乡管家”合力谱写新乐章

2025-09-22 11:19

云上咸安报道 从提着“红色菜篮子”暖心慰问老兵教师,到带着“幸福日志”主动叩响千家万户;从聆听老年大学传来的阵阵书香乐韵,到感受邻里驿站里手工话家常的其乐融融——在永安街道,一套贯穿“街道——社区——网格——小区——邻里”的“桂乡管家”服务体系正不断焕发活力,成为链接资源、回应诉求、凝聚共识的基层治理枢纽。

高位推动,街道“扛大旗”

街道层级发挥统筹优势,做实“管家”责任。街道党工委书记牵头推进“走千家入万户,幸福叩门”行动,每周下沉走访居民,他常说:“只有真正走进居民家中,才能看清问题、找准需求、办好实事。”在书记带动下,街道建立干部每周下沉入户机制,开展政策宣讲、帮办代办、矛盾调解等服务,推动资源精准下沉、服务直达一线,真正实现“干部走下去、问题带上来”。截至目前,累计下沉小区1500余次,解决民生问题200余件。

街道创新开展“红色菜篮子”行动,统筹人大代表资源,通过“代表筹资+助农采购+走访慰问”模式,既缓解菜农果蔬滞销困境,又为老党员、退伍军人、老教师等群体送去关怀。代表们提着“红篮子”走访时,发现重病致贫居民,不仅送上果蔬,还自发送上慰问金并记录需求。“你们送来吃的,还这么关心我家的难处,心里真是暖乎乎的。”困难居民握着代表的手连连道谢。服务项目开展以来,累计服务110户,收集民意84条,实现“小篮子”承载“大民生”。

精准落子,社区“挑大梁”

“社区管家”与“网格管家”充分发挥“承上启下”关键作用,精准识别需求、高效转化资源,成为政策与居民之间的“暖心桥”。依托区老年大学教学点,上半年在同心路社区开设书法、声乐等课程,下半年拓展至凤凰社区洁丽雅小区教学点,新增太极拳、模特班等,开设12类课程,吸引超800名“银发学员”,构建起覆盖广泛、参与积极的“银龄学习圈”。有学员表示:“退休后在这找到了精神寄托,生活充实多了!”

社区扎实推进党组织“领办十件实事”机制,依托“管家”摸排形成涵盖环境整治、便民服务、阵地建设等类型的“需求清单”,例如文笔路社区文笔公寓长期下水道堵塞,社区迅速组织施工,一个半月内完成200平方米道路修复和管道铺设。目前,街道累计领办民生实事140项,已完成充电桩安装、小游园改建等103项实事,居民满意率显著提升。

末梢激活,小区“唱大戏”

“小区管家”与“邻里管家”深耕楼栋,织就小区温情网络。依托一批新建改建的邻里驿站,打造全龄活动空间,开展皮影戏、烘焙、绘画、舞蹈等活动120余场,服务超5000人次。部分驿站创新“公益换空间、阵地换资源”模式,引入社会机构开展免费课程,实现互惠共赢。如洁丽雅小区邻里驿站引进舞蹈和绘画机构,以前期免租金换取月度公益课,实现互利共赢。

“邻里管家”还发动居民组建了14支银龄互助队,鼓励低龄老人与高龄、独居老人结对帮扶,形成“老老互助”良好氛围。在车站路社区,69岁的胡婆婆每月定期陪伴82岁的余婆婆理发、买菜,切实推动“养老”向“享老”转变,共同托起“家门口的幸福圈”。

从“街道”统筹到“邻里”响应,“桂乡管家”体系构建起一张“上下协同、层层负责、实时响应”的基层服务网络。目前,街道已组建1842人的管家队伍,组织居民开展星空夜话、民情分析会等协商议事活动157场,累计解决居民诉求300余件。

(通讯员:王雪莲 一审:董盈 二审:聂国力 终审:伍伟)

广告

云上咸安报道 从提着“红色菜篮子”暖心慰问老兵教师,到带着“幸福日志”主动叩响千家万户;从聆听老年大学传来的阵阵书香乐韵,到感受邻里驿站里手工话家常的其乐融融——在永安街道,一套贯穿“街道——社区——网格——小区——邻里”的“桂乡管家”服务体系正不断焕发活力,成为链接资源、回应诉求、凝聚共识的基层治理枢纽。

高位推动,街道“扛大旗”

街道层级发挥统筹优势,做实“管家”责任。街道党工委书记牵头推进“走千家入万户,幸福叩门”行动,每周下沉走访居民,他常说:“只有真正走进居民家中,才能看清问题、找准需求、办好实事。”在书记带动下,街道建立干部每周下沉入户机制,开展政策宣讲、帮办代办、矛盾调解等服务,推动资源精准下沉、服务直达一线,真正实现“干部走下去、问题带上来”。截至目前,累计下沉小区1500余次,解决民生问题200余件。

街道创新开展“红色菜篮子”行动,统筹人大代表资源,通过“代表筹资+助农采购+走访慰问”模式,既缓解菜农果蔬滞销困境,又为老党员、退伍军人、老教师等群体送去关怀。代表们提着“红篮子”走访时,发现重病致贫居民,不仅送上果蔬,还自发送上慰问金并记录需求。“你们送来吃的,还这么关心我家的难处,心里真是暖乎乎的。”困难居民握着代表的手连连道谢。服务项目开展以来,累计服务110户,收集民意84条,实现“小篮子”承载“大民生”。

精准落子,社区“挑大梁”

“社区管家”与“网格管家”充分发挥“承上启下”关键作用,精准识别需求、高效转化资源,成为政策与居民之间的“暖心桥”。依托区老年大学教学点,上半年在同心路社区开设书法、声乐等课程,下半年拓展至凤凰社区洁丽雅小区教学点,新增太极拳、模特班等,开设12类课程,吸引超800名“银发学员”,构建起覆盖广泛、参与积极的“银龄学习圈”。有学员表示:“退休后在这找到了精神寄托,生活充实多了!”

社区扎实推进党组织“领办十件实事”机制,依托“管家”摸排形成涵盖环境整治、便民服务、阵地建设等类型的“需求清单”,例如文笔路社区文笔公寓长期下水道堵塞,社区迅速组织施工,一个半月内完成200平方米道路修复和管道铺设。目前,街道累计领办民生实事140项,已完成充电桩安装、小游园改建等103项实事,居民满意率显著提升。

末梢激活,小区“唱大戏”

“小区管家”与“邻里管家”深耕楼栋,织就小区温情网络。依托一批新建改建的邻里驿站,打造全龄活动空间,开展皮影戏、烘焙、绘画、舞蹈等活动120余场,服务超5000人次。部分驿站创新“公益换空间、阵地换资源”模式,引入社会机构开展免费课程,实现互惠共赢。如洁丽雅小区邻里驿站引进舞蹈和绘画机构,以前期免租金换取月度公益课,实现互利共赢。

“邻里管家”还发动居民组建了14支银龄互助队,鼓励低龄老人与高龄、独居老人结对帮扶,形成“老老互助”良好氛围。在车站路社区,69岁的胡婆婆每月定期陪伴82岁的余婆婆理发、买菜,切实推动“养老”向“享老”转变,共同托起“家门口的幸福圈”。

从“街道”统筹到“邻里”响应,“桂乡管家”体系构建起一张“上下协同、层层负责、实时响应”的基层服务网络。目前,街道已组建1842人的管家队伍,组织居民开展星空夜话、民情分析会等协商议事活动157场,累计解决居民诉求300余件。

(通讯员:王雪莲 一审:董盈 二审:聂国力 终审:伍伟)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