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咸安:“走读”古桥 乡村儿童解锁乡土文化新体验

2025-07-16 11:35

云上咸安报道 7月15日,在咸安区高桥镇高桥村,一场别开生面的“走读·再发现乡村”文化研学活动在百年古桥畔精彩上演。20名乡村儿童在湖北科技学院大学生志愿者的带领下,踏上了一场乡土文化探索之旅,这是咸安区第二届“农家书屋·悦读乡村夏令营”的活动内容,也是阅读课程从书屋延伸至田野的创新实践。

从书屋到古桥:行走课堂唤醒文化记忆

当天上午,志愿者们在农家书屋为孩子们带来丰富体验。他们分享《奇幻桥梁王国》的故事,引导孩子们发挥奇思妙想,用黏土创作桥梁手工。下午,志愿者打破传统课堂界限,带领孩子们从农家书屋走向高桥古桥。

夏日的阳光倾洒在古桥斑驳的青石板上,乡贤游新德老人化身“本土活字典”,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堂精彩的高桥历史文化课。他详细讲解五孔石拱桥“以石承石”的建筑智慧,解读青石栏杆上祥云、瑞兽等纹样的美好寓意,介绍桥头歇雨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以及挂灯笼、撒艾草等民俗传统。孩子们听得全神贯注,不时举手提问:“爷爷,修桥用了多少石头呀?”“瑞兽会保护我们吗?”当看到游爷爷展示的老照片时,朱晨毅小朋友不禁感叹:“原来桥栏杆上的花纹不是随便刻的,好厉害!”

值得一提的是,游爷爷作为咸宁山歌传承人,还用原创山歌将咸宁的山水灵秀与乡土风情完美融合。质朴的唱词、悠扬的曲调,让孩子们沉浸在代代相传的文化根脉中。

诗与思的碰撞:童声童心绘就诗意乡土

在充满童趣的互动环节,小朋友们踊跃分享自己与古桥的温馨故事:风筝线缠绕栏杆的周末时光、桥头小卖部阿姨预留的甜筒、新栽的樱花树带来的春日期待……这些生活片段在孩子们绘声绘色的描述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乡土画卷。桥上纳凉的游客和乡亲们纷纷用手机记录下这些珍贵时刻。

随后的“拼贴诗”创作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孩子们将一天的见闻和感受化作灵动的诗行:“青石栏杆摸起来凉凉的,像爷爷的手掌”“五孔桥洞装着云,也装着我的笑”“红灯笼在风里摇,摇成时光的铃铛”……这些充满童真的诗句,展现了孩子们对家乡的独特感悟。在朗读环节,孩子们合作完成的拼接诗《高桥是时光的桥》打动了在场所有人:“高桥是时光的桥/一头拴着老故事/一头拴着新樱花/我们的脚印落在青石上/变成明天的密码……”

校地联动: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

本次活动是“风吹诗行八千里,稻花香里读万卷”夏令营主题的生动诠释。湖北科技学院志愿者谢子敬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走读’形式,让孩子们在触摸历史、分享生活、创作表达中,真正理解乡土文化的魅力,让家乡文化真正‘活’在孩子们心中。”

此次夏令营由咸安区委宣传部指导,湖北科技学院联合咸宁市图书馆、咸安区文旅局、咸安区图书馆共同举办。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指出,这种校地联动的文化研学模式,丰富了农家书屋的活动形式,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在诗意表达中深化了对家乡文化的理解与热爱,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新活力。未来,咸安区还将继续依托农家书屋平台,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让乡村儿童在知行合一中读懂家乡,爱上传统。

(通讯员:罗颖 沈嘉欣 茹丽君 编辑:董盈 责编:聂国力 编审:伍伟)


广告

云上咸安报道 7月15日,在咸安区高桥镇高桥村,一场别开生面的“走读·再发现乡村”文化研学活动在百年古桥畔精彩上演。20名乡村儿童在湖北科技学院大学生志愿者的带领下,踏上了一场乡土文化探索之旅,这是咸安区第二届“农家书屋·悦读乡村夏令营”的活动内容,也是阅读课程从书屋延伸至田野的创新实践。

从书屋到古桥:行走课堂唤醒文化记忆

当天上午,志愿者们在农家书屋为孩子们带来丰富体验。他们分享《奇幻桥梁王国》的故事,引导孩子们发挥奇思妙想,用黏土创作桥梁手工。下午,志愿者打破传统课堂界限,带领孩子们从农家书屋走向高桥古桥。

夏日的阳光倾洒在古桥斑驳的青石板上,乡贤游新德老人化身“本土活字典”,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堂精彩的高桥历史文化课。他详细讲解五孔石拱桥“以石承石”的建筑智慧,解读青石栏杆上祥云、瑞兽等纹样的美好寓意,介绍桥头歇雨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以及挂灯笼、撒艾草等民俗传统。孩子们听得全神贯注,不时举手提问:“爷爷,修桥用了多少石头呀?”“瑞兽会保护我们吗?”当看到游爷爷展示的老照片时,朱晨毅小朋友不禁感叹:“原来桥栏杆上的花纹不是随便刻的,好厉害!”

值得一提的是,游爷爷作为咸宁山歌传承人,还用原创山歌将咸宁的山水灵秀与乡土风情完美融合。质朴的唱词、悠扬的曲调,让孩子们沉浸在代代相传的文化根脉中。

诗与思的碰撞:童声童心绘就诗意乡土

在充满童趣的互动环节,小朋友们踊跃分享自己与古桥的温馨故事:风筝线缠绕栏杆的周末时光、桥头小卖部阿姨预留的甜筒、新栽的樱花树带来的春日期待……这些生活片段在孩子们绘声绘色的描述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乡土画卷。桥上纳凉的游客和乡亲们纷纷用手机记录下这些珍贵时刻。

随后的“拼贴诗”创作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孩子们将一天的见闻和感受化作灵动的诗行:“青石栏杆摸起来凉凉的,像爷爷的手掌”“五孔桥洞装着云,也装着我的笑”“红灯笼在风里摇,摇成时光的铃铛”……这些充满童真的诗句,展现了孩子们对家乡的独特感悟。在朗读环节,孩子们合作完成的拼接诗《高桥是时光的桥》打动了在场所有人:“高桥是时光的桥/一头拴着老故事/一头拴着新樱花/我们的脚印落在青石上/变成明天的密码……”

校地联动: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

本次活动是“风吹诗行八千里,稻花香里读万卷”夏令营主题的生动诠释。湖北科技学院志愿者谢子敬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走读’形式,让孩子们在触摸历史、分享生活、创作表达中,真正理解乡土文化的魅力,让家乡文化真正‘活’在孩子们心中。”

此次夏令营由咸安区委宣传部指导,湖北科技学院联合咸宁市图书馆、咸安区文旅局、咸安区图书馆共同举办。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指出,这种校地联动的文化研学模式,丰富了农家书屋的活动形式,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在诗意表达中深化了对家乡文化的理解与热爱,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新活力。未来,咸安区还将继续依托农家书屋平台,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让乡村儿童在知行合一中读懂家乡,爱上传统。

(通讯员:罗颖 沈嘉欣 茹丽君 编辑:董盈 责编:聂国力 编审:伍伟)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