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9日 ——
《红箭 红箭》演出回顾
一篇跨越生死、铁血柔情的浪漫情诗
一场关乎武器与和平的生存辩论
一部军事迷不容错过的中国军工成长史
一次裸眼3D般大电影级沉浸式视觉盛宴
为观众呈现出一部可歌可泣的军工传奇
剧中,周大军与亡妻刘娟跨越生死、灵魂相依的浪漫爱情;不同价值理想下,各不相同的人生抉择;一枚哑弹串联起的两代人的军工命运……都在跌宕起伏、险象环生的故事情节和血肉之躯的喜怒哀乐与家国大义的碰撞之中娓娓道来,为观众呈现出一部可歌可泣的军工传奇。


正因如此,“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搏精神,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意志,使得“八一”期间拥军优属爱民工作更值得我们去传承。而在秦岭深处也有这样一群默默奉献于军工事业的科学家们,在重重封锁的技术难关下,毅然决然地在这西北的荒地中摸索,研制出了属于我们国家自己的国防武器的这份精神永垂不朽。

“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就不可能有强大的祖国。”建国以来,中国军工在国外的长期技术封锁之下,从零做起,创造了世界国防工业发展史的奇迹,离不开为国捐躯的先辈,没有他们就没有如今和谐鼎盛的中国。话剧《红箭 红箭》以抗日战争时期与20世纪90年代末两代军工人的故事,书写了中国军工事业从无到有的发展与飞跃,触摸最真实的军工生活。

晚上七点,剧院前厅排起长队,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节日期间拥军优属工作,本场演出香城大剧院也邀请了许多消防员、退役军人来观看演出。演出开场后,观众们满怀期待地等待一个在秦岭深处埋藏许久的故事徐徐展开。在祖国国防事业的前段,有人英勇冲锋陷阵,有人守卫方寸土地,也有人为了掌握克敌制胜的武器装备而甘愿在大山深处默默钻研。此刻,话剧《红箭 红箭》等待着观众揭开那神秘的面纱,看看他们坚守一生的故事。



演出中途,演员们出色的表演以及波澜起伏的剧情令全场来宾赞叹不已,特别是成功拆卸导弹时,全场来宾不约而同起立予以雷霆般的掌声和致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军工人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迅速构筑起系统较为完善、门类基本齐全、支撑共和国国防安全的兵器工业体系,实现了第一代兵器装备的自主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离不开的正式艰苦奋斗的军工人。为此,作为中华儿女,对军工先辈们深饱敬意。

演出结束,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青少年群众都被秦岭人的这股“倔劲儿”所感触。秦岭人的精神也通过剧目的精彩演绎传递给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也深刻了香城大剧院是咸宁人家门口的剧院、社区剧院的印象,让这里的老百姓都能走进剧场。
没有武器所以要制造武器,没有话语权就要用绝对实力去争取,强大了才有对话的资本,这是催着国家一步步发展强大至今的鞭子,也是军工人砥砺前进的动力。
“命中目标!命中目标!命中目标!”当红箭的发射试验历经千万磨难终于成功,台下观众紧绷的神经也瞬间得以喘息,一场身临其境的演出,也让大家纷纷感慨国防事业之不易。喘息过后,是经久不息的掌声,以此致敬那些为了守卫国家安全而终其一生,默默坚守岗位的军工人们。
让我们始终保持对军工历史的敬畏之心,珍惜和平、促进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观演须知
➡剧院观演,入场观演前需要您配合以下几个步骤,这可能会花费一些时间,建议您提早到场。
➡食品及饮品不得带入场内,专业相机及大件行李需联系工作人员保管。
➡观演期间请将手机调至静音,并调低屏幕亮度,以免影响他人观演。
➡请妥善保管演出票,门票遗失或损毁无法补发,亦无法通过任何途径入场。
➡建议演出前30钟到达剧院排队等候入场。
(编辑:董盈 责编:聂国力 编审:徐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