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团区委:让青春在“返家乡”社会实践中“热辣滚烫”

2024-02-21 09:47 咸安区融媒体中心  

云上咸安报道莘莘学子的假期与春节撞个满怀,当青春与家乡相逢,怎样过寒假才能有意思又有意义?200余名咸安籍大学生在“返家乡”社会实践的舞台上,给出了他们“热辣滚烫”的青春答案。

参与政务实践,收获成长历练

鲜红的灯笼装点出浓厚的年味,手工制作的糖葫芦栩栩如生,近日,在咸安区图书馆“年味儿—记忆里的糖葫芦”活动上,大一的王胜正在为孩子们讲解糖葫芦的由来,带领孩子们体验糖葫芦的制作过程,小朋友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深入了解了糖葫芦的历史和文化寓意。

今年1月初,在团区委发出“返家乡”社会实践招募公告后,王胜就立刻报名了咸安区图书馆的社会实践岗位,经过集中面试,他与另外2名学生正式上岗成为一名文化志愿者。近一个月的社会实践中,王胜参与组织了亲子禁毒教育、“小手拉大手、厚植拥军情”、手工制作等一系列活动,策划活动、讲课、协调秩序,王胜不仅增强了与人沟通的能力,也已经是一名有经验的小讲师。

像王胜一样,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刘雨婷也收获颇丰,在区委宣传部实践以来,她跟随宣传干部一起出去采风、写新闻稿,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就读法学专业的黄嘉伟在区法院实践,协助整理案卷的过程中也巩固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就读工程造价专业的徐州,在经发集团实践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了项目合同管理、项目计量和支付管理等相关知识。

据了解,今年寒假,团区委对接区直部门发布30余个岗位,招募了50余名“返家乡”社会实践大学生在区法院、经发集团、区图书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参与政务实践,通过专人帮带指导,帮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接受历练、增长才干。

参与乡村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返家乡”社会实践不仅给了学生成长和收获的机会,也为学生施展特长、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舞台。

在汀泗桥镇政府,陈韦冬正在专心画着水彩画,不到一天时间,红色电影院、汀泗桥等汀泗桥镇标志性地点跃然纸上,十分生动。陈韦冬是湖北科技学院美术学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后,在镇干部的安排下,通过手绘地标明信片帮助汀泗桥镇涨人气,一张张精致的明信片受到了村民们的赞许和追捧。

在向阳湖镇祝垴村村委会,“返家乡”社会实践大学生杨子昂同样也受到了村民们的广泛赞许。在文明新风宣讲会、送春联活动、青年读书分享会中,处处都有他的身影,宣讲文明知识、协助誊写春联、随同走访村民,杨子昂就像一个多面手,村委会哪里有需要就去到哪里。

“祝垴村是我的家乡,能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中来,我十分乐意,也感觉很有意义!”杨子昂说。

据了解,团区委共招募了30余名大学生在村委会、镇政府,参与文明村风宣传、走访入户送温暖、群众文艺活动等一系列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投身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投身社区实践,融入基层治理

“‘弯’字下面是一把弓,‘月’字就像一弯月亮一样……”在香城社区寒假学堂,“返家乡”社会实践大学生江雅欣正在辅导小朋友寒假作业,在她的耐心指导下,小朋友很快就完成了当天的功课。

为有效缓解社区少年儿童寒假“看护难”“托管难”,团区委在“红领巾学堂”“希望家园”的基础上,将公益托管班向寒假延伸,在全区开设了19个“寒假学堂”,招募“返家乡”社会实践大学生志愿者80余名,江雅欣就是其中一员。在社区工作中,像江雅欣一样,许多“返家乡”社会实践大学生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2月20日,来自湖北中医药大学的大一学生宋孟晗,在银泉社区干部刘程英的带领下,开展了清洁社区、反诈宣传、网格摸排、整理人口普查资料等一系列工作,她切身感受到了社区工作的琐碎和繁杂,也看到了社区工作人员在和居民打交道时的耐心和爱心。

“春节期间正是社区工作最繁忙的时候,学生在工作中既上手快又有热情,帮了我们很大的忙!”刘程英说。

据了解,寒假期间,团区委共招募了100余名大学生,就近安排参与文明创建、资料整理、经济普查、未成年人志愿活动、寒假学堂等工作,引导他们在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深化共同缔造理念,主动争当建设美好社区的主人翁。

组织大学生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既能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开拓眼界、增长才干,也能让他们主动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厚植家乡情怀。下一步,团区委将持续深入推进“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的联系服务,开展百名学子看家乡系列活动,挖掘选树先进典型,切实让青春光芒在家乡舞台上熠熠生辉。

(特约记者:许同同 编辑 :方焱 责编:聂国力 编审:徐隽)

云上咸安报道莘莘学子的假期与春节撞个满怀,当青春与家乡相逢,怎样过寒假才能有意思又有意义?200余名咸安籍大学生在“返家乡”社会实践的舞台上,给出了他们“热辣滚烫”的青春答案。

参与政务实践,收获成长历练

鲜红的灯笼装点出浓厚的年味,手工制作的糖葫芦栩栩如生,近日,在咸安区图书馆“年味儿—记忆里的糖葫芦”活动上,大一的王胜正在为孩子们讲解糖葫芦的由来,带领孩子们体验糖葫芦的制作过程,小朋友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深入了解了糖葫芦的历史和文化寓意。

今年1月初,在团区委发出“返家乡”社会实践招募公告后,王胜就立刻报名了咸安区图书馆的社会实践岗位,经过集中面试,他与另外2名学生正式上岗成为一名文化志愿者。近一个月的社会实践中,王胜参与组织了亲子禁毒教育、“小手拉大手、厚植拥军情”、手工制作等一系列活动,策划活动、讲课、协调秩序,王胜不仅增强了与人沟通的能力,也已经是一名有经验的小讲师。

像王胜一样,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刘雨婷也收获颇丰,在区委宣传部实践以来,她跟随宣传干部一起出去采风、写新闻稿,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就读法学专业的黄嘉伟在区法院实践,协助整理案卷的过程中也巩固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就读工程造价专业的徐州,在经发集团实践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了项目合同管理、项目计量和支付管理等相关知识。

据了解,今年寒假,团区委对接区直部门发布30余个岗位,招募了50余名“返家乡”社会实践大学生在区法院、经发集团、区图书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参与政务实践,通过专人帮带指导,帮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接受历练、增长才干。

参与乡村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返家乡”社会实践不仅给了学生成长和收获的机会,也为学生施展特长、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舞台。

在汀泗桥镇政府,陈韦冬正在专心画着水彩画,不到一天时间,红色电影院、汀泗桥等汀泗桥镇标志性地点跃然纸上,十分生动。陈韦冬是湖北科技学院美术学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后,在镇干部的安排下,通过手绘地标明信片帮助汀泗桥镇涨人气,一张张精致的明信片受到了村民们的赞许和追捧。

在向阳湖镇祝垴村村委会,“返家乡”社会实践大学生杨子昂同样也受到了村民们的广泛赞许。在文明新风宣讲会、送春联活动、青年读书分享会中,处处都有他的身影,宣讲文明知识、协助誊写春联、随同走访村民,杨子昂就像一个多面手,村委会哪里有需要就去到哪里。

“祝垴村是我的家乡,能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中来,我十分乐意,也感觉很有意义!”杨子昂说。

据了解,团区委共招募了30余名大学生在村委会、镇政府,参与文明村风宣传、走访入户送温暖、群众文艺活动等一系列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投身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投身社区实践,融入基层治理

“‘弯’字下面是一把弓,‘月’字就像一弯月亮一样……”在香城社区寒假学堂,“返家乡”社会实践大学生江雅欣正在辅导小朋友寒假作业,在她的耐心指导下,小朋友很快就完成了当天的功课。

为有效缓解社区少年儿童寒假“看护难”“托管难”,团区委在“红领巾学堂”“希望家园”的基础上,将公益托管班向寒假延伸,在全区开设了19个“寒假学堂”,招募“返家乡”社会实践大学生志愿者80余名,江雅欣就是其中一员。在社区工作中,像江雅欣一样,许多“返家乡”社会实践大学生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2月20日,来自湖北中医药大学的大一学生宋孟晗,在银泉社区干部刘程英的带领下,开展了清洁社区、反诈宣传、网格摸排、整理人口普查资料等一系列工作,她切身感受到了社区工作的琐碎和繁杂,也看到了社区工作人员在和居民打交道时的耐心和爱心。

“春节期间正是社区工作最繁忙的时候,学生在工作中既上手快又有热情,帮了我们很大的忙!”刘程英说。

据了解,寒假期间,团区委共招募了100余名大学生,就近安排参与文明创建、资料整理、经济普查、未成年人志愿活动、寒假学堂等工作,引导他们在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深化共同缔造理念,主动争当建设美好社区的主人翁。

组织大学生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既能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开拓眼界、增长才干,也能让他们主动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厚植家乡情怀。下一步,团区委将持续深入推进“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的联系服务,开展百名学子看家乡系列活动,挖掘选树先进典型,切实让青春光芒在家乡舞台上熠熠生辉。

(特约记者:许同同 编辑 :方焱 责编:聂国力 编审:徐隽)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